欢迎来到铁合金现货网 !
本网站所有产品价格仅提供参考

海鑫钢铁重组在即 债权人鸣冤百亿资产何处讨?




中国铁合金现货网: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山西第二大钢铁企业,也是山西省规模的民营企业。然而,该公司在短短的10年间形成了近240多亿的巨额债务,仅欠国家税收就高达5.22亿,欠各大银行共计44.18亿多元,欠全国各地供货商100多亿,如此大的负债,账面资产却只有不到100亿,但最终地方法院还是获准了该破产重组计划,由此引发了众多债权人的不满,纷纷上诉。


一、海鑫钢铁集团概况: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钢铁产能500万吨,是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也是山西省规模的民营企业。父亲李沧海被谋杀后,李兆会随之被扶上台(年仅22岁),李兆会最初也确实展现出不负众望的样子,在接手的第一年,海鑫完成总产值7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成为海鑫发展最迅速、最好的一年。等到2004年,李兆会指挥的海鑫入股民生银行成为第十大股东更是显露出海鑫集团全面开花的良好发展态势。


然而好景不长,在海鑫钢铁在短短10年间形成了240多亿的巨额债务,其中:国家税5.2亿、银行44.2亿、全国供应商100多亿,而期间政府给足了海鑫钢铁所能有的荣誉与光环,使的全国供应商一步步走入了陷阱。


由于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不景气、金融部门抽贷以及内部管理等因素影响,海鑫集团从去年年底开始资金吃紧,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破产重整,并于去年3月18日被迫全面停产。


从2011年起部分债权人与海鑫钢铁的供应业务转为与上海海博鑫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供应商为海鑫钢铁服务却要远赴上海进行交易,上海海博法人是海鑫钢铁员工张亚敏,实际掌控人为李兆霞(李兆会的妹妹)。上海海博实为海鑫钢铁诸多洗钱途径之一,当地政府不可谓不知?


二、海鑫钢铁集团停产的原因:


在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山西的民营钢企海鑫钢铁集团也陷入危机,在该公司尝试了复产、重组和清算的多重考量后,海鑫集团的4家债权人分别向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对海鑫钢铁集团等5家公司的重整申请。而导致海鑫集团停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产能过剩,逆势扩张。


早在2006年第一季度,全国钢铁企业大面积的亏损,海鑫海鑫钢铁也曾多次被国家环保部、山西省环保厅等部门通报批评或督办整改违规项目。李兆会在面对这种严峻的考验时,不但没有减产,反而还在扩大生产规模。虽然2008年之后的四万亿一度让钢铁行业的崩盘进入“缓刑”状态,但是浮华背后的泡沫并不会因此自行消失。


2、“富二代”李兆会忽视钢铁主业


这家年产500万吨的钢企由李海仓一手创立,2003年其被枪杀身亡后,20岁出头的儿子李兆会接任董事长一职。与父亲热衷钢铁实业不同,“富二代”李兆会更像是一名投资家,频频在资本市场施展拳脚,但是却长期忽视钢铁主业。十年间,李氏家族多位骨干或出走或被边缘化,让本就缺乏精细管理的海鑫钢铁元气大伤,再加上行业形势急转直下,海鑫钢铁在李海仓离世后,非但没有在世界上谋得一席之地,反而陷入大厦将倾的危局。


据海鑫集团的员工称,李兆会热衷于金融期货,一年里基本不来钢厂,钢厂的业务由此每况愈下。李兆会在钢铁业务上大致可以总结为两个词“不懂”“不关心”。然而,李兆会在资本市场上运作主要以海鑫集团作为平台,李兆会持有闻喜惠天实业有限公司90%的股权,闻喜惠天持有海鑫钢铁89.3%的股权,海鑫钢铁持有山西海鑫实业90.93%的股权。通过这个链条,李兆会将家族资产掌握在手中。


3、债务规模超百亿 


海鑫钢铁到底欠了多少钱?这一直是让债权人无比揪心的疑问。据新闻界引用公开数据称,海鑫钢铁现有负债及对外担保数字约为104.59亿元,而整个集团的账面资产仅100.68亿元,这意味着其负债率超过100%。


海鑫钢铁生产不正常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触及到各方神经,而反应最为强烈的,自然是海鑫钢铁的债主们。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当地银行监管部门就曾发出警示,要求各银行不要向已经从多家银行借款的钢厂放贷,该报告特别提到海鑫钢铁。显然,这一点名海鑫钢铁是有的放矢。有媒体报道称,海鑫钢铁出现了30亿元人民币贷款逾期的情况;更有说法称海鑫钢铁仅欠民生银行的贷款就高达58亿-70亿之多,其中20亿左右是无担保贷款,海鑫实际债务规模高达100亿以上,已经资不抵债。


三、破产重组在即 资不抵债悬殊过大


1、破产重整计划获批


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6月11日,海鑫正式向政府申请破产重整。据报道,今年9月10日,海鑫集团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9月22日,在公证部门的现场监督公证下,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海鑫集团重整管理人对债权人表决情况进行了统计。


按照表决结果,有财产担保债权组、税款债权组、职工债权组、普通债权组、出资人组均表决同意海鑫集团重整计划草案,即各表决组表决人数过半、表决金额超过三分之二同意海鑫集团重整计划草案。其中,普通债权组有表决权的债权人共981家,所代表的债权总额为197.07亿元。出席本次债权人会议的普通债权人共916家,经过表决,对重整计划草案投赞成票的普通债权人共793家,占比86.57%;本组所代表的债权金额为138.08亿元,占该组债权总额的70.07%。


2、负债和资产悬殊过大


虽然海鑫钢铁破产重组计划终获通过,但仍有众多债权人一再反对。据一位债权人向记者反映,海鑫资产与外债悬殊过大,债权人要求刑事立案彻底清查海鑫抽逃转移资产,经地方法院受理却没得到同意。“我们债权人要求核查该公司在短短的10年间形成了近240多亿的巨额债务,仅欠国家税收就高达5.22亿,欠各大银行共计44.18亿多元,欠全国各地供货商100多亿,如此大的负债,账面资产却只有不到100亿,但最终地方法院还是获准了该破产重组计划。”该债权人表示。


因欠款数额巨大,海鑫公司破产案成为目前国内的民营企业破产案。事实上,核实清楚海鑫钢铁的资产情况,也是运城中院最艰巨的一项工作,导致该破产重组案久拖未决。去年7月份,海鑫方面曾公布负债104.59亿元,集团账面资产100.68亿元。当时海鑫钢铁称已是资不抵债。


据了解,海鑫钢铁之所以有这么多债权人,是因其经营方式是钢材以钢贸商或用户预付款的方式销售,原材料则是以供应商付货款的方式采购。过去,供应商们一直以民间集资、高息融资、上下游赊欠等各种方式,极力给予海鑫钢铁支持。不过,针对海鑫集团涉嫌行贿官员及偷逃税款及向关联公司转移资产等传闻,运城市政府在9月7日晚的通报中曾予以回应。


“地方法院在法律的框架内仅用了几个亿的偿付就消灭了近千家、上百亿的债权,债权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上述债权人告诉记者,目前众多反对该破产重组案的债权人仍在继续维权,但目前维权的难度更大。



凡未标注来源自铁合金现货网的文字报道及图片等作品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