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月18日5号高炉停产,钢铁,这个山西省规模的民营企业命悬一线。而作为董事长的李兆会依然“神龙见首不见尾”,富二代如何接管家族企业?地方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应保持怎样的平衡?银行与民营企业如何共舞?干实业与玩资本该如何把握?……海鑫钢铁事件是一面镜子,将上述诸多问题一一折射出来,足以引发各界的思考。
一、海鑫钢铁的倒塌
海鑫钢铁这家山西的民营钢铁企业,也是山西的民营企业,如今不得不面临全线停车,债主“围城”的绝境;海鑫钢铁董事长李兆会,十年来醉心于资本市场的快进快出,对钢铁主业几乎不闻不问,如今面对海鑫这个烂摊子依然是一躲了之。
l 表面光鲜的背后 暗疮丛生
海鑫钢铁是由李兆会的父亲李海仓一手打造,是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李海仓因为经营海鑫钢铁有方,被称为“山西钢铁大王”,并顺利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对于海鑫钢铁所在地的闻喜县来说,海鑫更是该县的经济支柱。
然而,表面光鲜的背后,暗疮丛生。“其实,从去年底开始,海鑫钢铁的生产就开始出问题了,到今年春节后,工厂的6座高炉开始陆续停产,到3月下旬,海鑫全面停产。这是海鑫建厂以来第二次出现全面停产的状况(上一次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当时海鑫停产了半年时间)。”在海鑫干了十多年的一位老员工老赵说。
l 海鑫钢铁遭债主围攻
海鑫钢铁生产不正常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触及到各方神经,而反应最为强烈的,自然是海鑫钢铁的债主们。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当地银行监管部门就曾发出警示,要求各银行不要向已经从多家银行借款的钢厂放贷,该报告特别提到海鑫钢铁。显然,这一点名海鑫钢铁是有的放矢。有媒体报道称,海鑫钢铁出现了30亿元人民币贷款逾期的情况;更有说法称海鑫钢铁仅欠民生银行的贷款就高达58亿-70亿之多,其中20亿左右是无担保贷款,海鑫实际债务规模高达100亿以上,已经资不抵债。
对于外界的传言,民生银行曾专门发公告予以澄清称:目前,海鑫钢铁在民生银行授信敞口19.5亿元,全部是抵押担保贷款。对于海鑫集团的债务规模,记者致电当地银监局和统计局希望得到答案,但采访要求均被婉拒。当地统计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海鑫的事现在是闻喜的头等大事,上上下下都很关注,这个时候谁也不敢乱说话。
l 钢铁产业经济恶化 加速倒闭
2014年钢铁行业就已经进入寒冬,2015年依旧如此。据中钢协统计,1~4月份,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270亿元,同比下降15.76%;实现利润为-26.6亿元,同比增亏14.54%。其中,主营业务实现利润-137.8亿元,同比增亏117.41%;亏损面为45.54%,比上年同期扩大5.94个百分点。
“钢铁行业2013年就进入低潮期,海鑫倒下直接原因也是因为银行抽贷,”兰格钢铁网钢铁行业分析师牛国升分析,“银行正因为钢铁行业吸收资金过猛,最先开始从钢铁贸易商抽贷,后来又对生产商抽贷。”牛国升认为,海鑫集团的问题首先是管理问题。“钢铁集团倒下,目前主要因为两类问题,一类是自身管理不善,另一类是因为2009年以后扩张速度过快。钢铁企业如果原来存在较大的管理问题,在低潮时危机就更容易暴露出来。”
二、山西海鑫集团考虑重组
l 海鑫钢铁破产重整 河北建龙基本确定介入
从去年3月开始停工停产的海鑫集团即将迎来重组方。一年半以来,位于山西运城闻喜县东镇的海鑫集团总部迎来了多家有意愿收购考察的企业,但是面对海鑫集团的巨大债务和人员安置压力,多家企业已经被“吓退”。有迹象表明,目前有意愿接手并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的,只有建龙集团一家。
据当地知情人士介绍,双方谈判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如果达成协议,海鑫集团将剥离全部债务,由建龙集团注资重组。这意味着虽然对于当地政府而言,可以保留数千名工人的工作岗位,保证财政税收,但是对于债权人而言,都要面临等待和不确定性。
l 双方谈判进行 需债务剥离
“建龙集团的人在海鑫已经待了半年,讨论重组问题,目前双方的谈判进入最后阶段。”一位接近海鑫集团李氏家族的人士称。今年5月28日,海鑫集团在公司的湖心岛上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债权人大会,据称一千多名债权人以及海鑫集团职工、工会代表参加了大会,当听说经过整理的海鑫集团负债超过233亿元,而账面资产只有60多亿元时,一些债权人忍不住当场痛哭。
去年7月,海鑫集团曾公布负债104.59亿元,集团账面资产100.68亿元,而今年5月的资产整理数据表明,情况显然严峻得多。“海鑫集团董事长李兆会对5月份公布的数据非常不认同,现在他已经离公司而去。”这位人士称。
据了解,第三方机构对海鑫集团的资产评估有两次。根据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截至2014年11月12日,海鑫集团经审计后的总账面资产为59.66亿元,而根据此后北京中天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资评报告,截至受理日,海鑫集团基于假设清算条件下资产评估价值为42亿元,比第一次更少。
l 政府急于海鑫重组 谈判艰难
虽然当地政府急于促成海鑫集团的重组,不希望该集团破产清算,但是双方的谈判显然比较艰难。“建龙集团的人这周刚刚离开,可能是回去商谈最后的细节。”一位在海鑫集团上班的人士表示。
据透露,根据初步拟定的协议,海鑫钢铁集团成为整合的核心,海鑫国际钢铁、海鑫国际线材、海鑫国际焦化和海鑫实业等四家公司被整合进海鑫钢铁集团。随后,海鑫钢铁集团注册资本从13.5亿元调减为0元,同时建龙集团以控股子公司吉林建龙为主体,认缴对海鑫钢铁集团出资额25亿元,由此海鑫集团成为吉林建龙的全资子公司。整合完成后,海鑫集团原始出资人不再享有海鑫集团的权益。
知情人士透露,根据海鑫集团现管理人与建龙集团签署的协议,建龙集团要为海鑫集团重整提供偿债资金支持。吸收合并完成后,海鑫钢铁集团将更名为山西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将先启动生产建材产品,争取在2016年年底启动板材生产线。为适应新的生产,建龙集团还需要在环保、工艺等方面有所投入,为海鑫集团进行升级改造。
有接近重组的人士表示,建龙集团已经针对重组对海鑫集团进行了全面的资产清查和账务整理,但是仍存在疑虑。
三、海鑫集团日后发展堪忧
海鑫钢铁是闻喜县的经济支柱,辉煌的时候,海鑫是闻喜县的一张名片;如今海鑫钢铁岌岌可危,闻喜县乃至运城市手中都多出了一个烫手山芋。
就像其他地方的明星企业一样,海鑫钢铁在闻喜县乃至运城市,都得到了超常规的待遇:企业用地、银行贷款得到优先安排,环保等问题也没有给海鑫钢铁带来麻烦。来自银行方面源源不断的贷款资金,支撑着海鑫钢铁的运行。以至于当海鑫钢铁债务危机爆发后,市场传言称海鑫的债务规模超过百亿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知名光伏企业无锡尚德破产时的负债规模。
有接近重组的人士表示,建龙集团已经针对重组对海鑫集团进行了全面的资产清查和账务整理,但是仍存在疑虑。
“一个是希望在海鑫集团公司合并重组中各个工商、税务部门能够配合,不再产生更多费用,另外产生的重组收益,希望当地政府能够豁免税收。”一位了解情况的人士称。这位人士表示,建龙集团方面认为海鑫集团负库存高达38亿元,将会涉及增值税清缴和滞纳金收取问题。另外重组后会带来20亿元的重组收益,涉及所得税问题。
有关资料显示,建龙集团为河北省的民营钢铁企业,创建于1999年,注册资本10亿元,注册地址在北京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二区4号楼。
2014年,该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列176位,中国制造业企业第79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3位。2014年建龙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52.4亿元,利润总额11.66亿元,总资产规模达到807.09亿元。业内分析师表示,尽管建龙钢铁在国内钢铁企业中体量不算大,但是在民营钢铁企业中却名列前茅,仅次于沙钢、日钢和宁波钢铁等几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