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全球化的钢铁市场,要用竞争力说话。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对媒体表示,英国钢铁企业出现问题,原因不在于中国 的钢铁出口,而在于自身竞争力减弱。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表示,西方国家对中国钢铁产品还存在一些误解,认为中国钢铁产品的低价是政府补 贴的结果,但实际并非如此。中国的钢铁企业已经具备相当的技术实力,通过技术进步等手段实现成本的降低。换言之,长时间与微利经营的对垒,已经使中国钢铁 企业具备较强的成本控制力,他们已经有能力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向国外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塔塔等钢企没有看到的是,大量的中国钢铁企业也都在通过自身壮士断腕般的改革,追求着竞争力的提升,从而换取继续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攀成钢淘汰低效益产能、武钢开展用人制度改革、河北钢铁集团推行大客户经理制……中国钢铁企业为了生存而付出的努力历历在目,市场只属于更有竞争力的企业。
客观来看,我国钢材出 口增长是针对我国钢铁产品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助因。仅今年上半年,我国钢铁产品涉及的反倾销、反补贴和贸易保障措施等就高达59起,这对我国出口的可持 续健康发展不利。从全球经济的大格局来看,国内钢铁企业在开拓国外市场时应进一步把握好国际竞争规则,并在塑造国际品牌上再下功夫。
业内人士表示,长期看,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仍不明显,我国钢铁出口难以持续高速增长,加之国内需求不旺,我国钢铁工业最终必然会走上减量化调整之路,钢 铁企业要适应这种趋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钢铁企业应积极推进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工作,不再固守缺乏竞争力的产能不放,而是应该通过压减低效益产 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技术含量等手段,实现产业升级,从而推动全行业的减量化调整。
与此同时,在钢材出口方面,减量化调整必将相应地带来精品化、品牌化发展。中国钢铁企业应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打造出口产品的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的售价,从而在更多产品和更多领域实现综合竞争力的领先,为中国钢材出口打牢基础。
来源:中钢网